印象中的爷爷
爷爷生于民国十五年。
一生结过两次婚,第一次婚姻生了我大伯,十岁左右(具体时间不详),第一任妻子去世。
然后,带着大伯与带着一儿一女的我奶奶组成了新的家庭,接着在第二次婚姻中生了我的父亲和小姑姑。
所以,我的父亲就有了同父异母的大哥加上同母异父二哥、姐姐加上同父同母的妹妹共计兄妹5人。
接着,在父亲10多岁的时候,爷爷的第二任(即我奶奶)又去世。因为接连两任妻子都早逝,估计感觉是个克妻的命,爷爷自此再没有结婚。
(所有属于爷爷的东西都烧了,就只留下了这张由县长签发的结婚证)
传说中,祖上太爷爷因为有好几只牛,所以在土改成分评定时被评为了富农。具体情况不详(幼时没有问过),不过从爷爷可以写的一手好字来着,估计他幼时应该家境尚可,至少在那时文盲众多的年代,他文化水平还不错。截止他过世为止,他都是家里写字写的最好的一个。晚年因德高望重,前些年被推选为陈氏宗族的族长。
在外人眼里,爷爷的口碑还算不错,有文化,知晓通书历法。爱干净,从来都是衣着干净整洁。身体健康,直到90多岁都无病无灾,在过世的前一年,还在大伯家帮着煮煮饭洗洗衣服(因为大伯母早些年病逝,两个堂哥又离婚光杆一条)。
但在我儿时的印象中,爷爷其实算不得传统意义上的好爷爷。甚至可以说是:懒散。父亲成年后,当兵、工作、建房、结婚、搬家,他都没有帮上一点忙。在我儿时,因调皮捣蛋被妈妈修理时,他也是闪在一旁,不护着我不说还冒出一句:该,谁让你不听话。
现在想来,那时的爷爷应该是理念最开放的一个。从来没有被儿女拖累的感觉(那时应该叫不负责任),儿女成年后就过上了准退休的生活,五个子女,从来没有帮谁带着孙辈。
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牌(牌局不大就是喜好),基本上是三班倒,早餐后,散散步开始打牌,中午饭点回来就餐,小睡一会又继续战斗,晚餐饭点过后又继续打牌至睡觉。
那时候想找他也很简单,不在牌桌上就在去牌桌的路上。不过那时的爷爷,也让大家无话可说,因为他可以自给自足,虽然没有帮衬子女,但也不向子女伸手要钱。不但能识文断字,还心灵手巧,可以扎扫把,编竹篮竹筐。
每每当口袋紧张的时候他就去山里拖几根竹子回来,编点小东西上集上卖了换钱。奇葩的是,也就干个几天,有了钱后又继续打牌,从不多干。
看着他那一辈的人,为了儿女操劳后又忙着为孙辈操劳,晚年躺在床上还受着媳妇的白眼终老。
他确实过好了他自己,想来他能健康长寿和他的心态不无关系。
小的时候不能理解,现在看来,他算是老年生活里的典范,父母给于你生命,养育你成人。
之后的路,就需要你自己走了,也让父母过过父母自己的生活。生活上,互相联系又互不干扰。金钱上,除了过年红包,其它方面父母虽然不支助你,但你也不掏父母老底,从而背上太多的养老压力。一生干干净净、轻轻松松。
爷爷至老,都思维清晰。过世前几天,眼看着要过年了,也许感觉时日无多,还提前给我儿子发了个红包。
因为精通历法,还特地向父亲交待,哪几天的日子不好,如果在那时,他的状态不佳的话,一定要千方百计护着他不能让他离开。也许是想着自已的状态确实支持不到过年,所以自选了一个黄道吉日,在2月10日|农历腊月廿五(戊戌年、甲寅月、癸酉日)离开。
在6岁时,我就随父母搬离大屋,从那以后就基本没有和爷爷长住过了。
原以为,我对他的感情比较一般。
这次过世奔丧才发现对于爷爷,其实没有表面上的淡漠。坐在那里,想起他教我写毛笔字、编篮子,虽然最终都没有学会。不由得潸然泪下,从来没有见过奶奶,自2018年2月10日后,我也没有了爷爷。
祝:在天国也能保持开心。
@乔夫: 关系是有点绕,我也是本次奔丧才理清情况。现在感觉牛掰,当年那只能说是不负责任,只顾自己。
家庭关系介绍一段让人好凌乱,逐字逐句琢磨了半天才算厘清……
话说,这么多年咋从来没听你说起你有这么一牛掰的爷爷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