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南岸四五六七八公里的来历
原以为是由个拍脑袋的人定的,原来蛮有深意。受教了。还一起以为从转盘开始计数,原来不是这么回事。
-------------------来自:百度知道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民间解释:
重庆公路的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、十一和十二公里的来历与抗战时期修建的中缅公路有关。中缅公路起点是从海棠溪车站开始的。从海棠溪车站到车渡渡口(海棠溪民生码头),冬天枯水季节有一公里,夏天洪水季节就只有五百米左右。所以中缅公路的零公里是从海棠溪车站开始计算的,到罗家坝粮站是二公里,已此类推就有了三公里(罗家坝)、三公里半(海德下方)、四公里(重庆教育学院)、五公里(重庆工商大学)、六公里(二塘)、七公里(重庆交通大学)、八公里(家具市场)、九公里(龙凼沟)、十公里(岔路口)、十一公里(大石包)、十二公里(炒油场,80年代后出现的地名)。从海棠溪到三公里半又叫烟雨路(多有诗意的路名!),四公里到长江橡胶厂的支路叫广黔路,四公里街是三公里半到五公里之间,江南立交桥(四公里立交桥)往东为海峡路,往南为南坪南路(江南大道),往海棠溪方向为四海路,往西(教育学院方向)为学府大道(即四公里至七公里二塘村),以后往鱼洞方向叫渝南大道。目前,四公里街门牌号还在用,南坪老街(南坪正街)以前叫马家店。
科学解释:
它是以以前海棠溪车渡码头为0公里开始计算,因此四公里就是离海棠溪车渡码头4公里,沿着川黔路往贵州方向每增加1公里命名一个地名,所有有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公里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还是喜欢民间解释中关于中缅公路的说法。
评论已关闭